廣告預算怎麼抓?教你用超簡單方式搞定!
前言
到底該花多少錢在廣告上?廣告預算怎麼抓?這是許多新手廣告主最常見的疑問。
但我得先說:不同產業、規模與產品,都會影響廣告預算的設定,因此並沒有「絕對值」這種標準答案。
所以我不會告訴你一個標準答案,一個月一定要花三萬、每天一定要投超過1000才有效等等。
完整的做法應該是要依照你的商業模式、產業結構來決定,但若你是剛起步的品牌你可能也沒這麼熟悉,但不用擔心!
本文將教你用超簡單的計算方式,讓你輕鬆開始規劃廣告投放,可以使用在FB廣告(META廣告)、IG廣告(META廣告)、google ads等都適用。
本篇目錄
廣告預算怎麼抓?從「營收比例」開始計算
廣告預算的規劃可以簡化成一個基礎原則:將月營收的1~3成作為廣告費用。
例如你的月營收是十萬,那你就可以規劃廣告預算是十萬的一成,就是一萬。
例如月營收為 10 萬 | |
---|---|
預算可估一成 | = 1萬 |
預算可估兩成 | = 2萬 |
預算可估三成 | = 3萬 |
你如果沒有太高把握,都可以先從一成投起,之後再看成效來去調整,就是先確保自己不會虧太多錢的狀態且保有彈性調整。廣告預算並不是一個一直維持不變的數字必須看你的成效與產能(可不可以接這麼多單)去調整。當然也要誠實問問自己到底能承擔多少損失,如果成本損失太多會不會對公司運作有大影響,如果不會的話,就放手去做吧,因為行銷本來就是要不斷去測試才知道結果的。
為什麼是1~3成?
這是一個經驗法則,特別適合初次投放廣告的品牌或中小型企業,能幫助你快速確定預算範圍。
如果對臉書如何收費有興趣,可參考 META官方對費用解釋
下預算可以從行銷活動或是廣告組合,如果對此想深入了解,可參考 Meta官方下預算解釋
廣告預算迷思:預算太少真的沒用嗎?
我很常聽到有人問我:「每天投100、500是不是廣告就沒用,不如不要投」,我可以肯定告訴你,你只有對一半,因為也要看你怎麼投,怎麼規劃。事實上,預算多少並不是效果的唯一決定因素,而是要看你如何運用資源達成目標。
小預算的高效策略
即使預算不多,也能透過以下策略發揮最大效益:
- 專注目標轉化:與其追求大規模曝光,不如聚焦在有潛在購買意圖的受眾群體,提升每次點擊的價值。
- 選擇適合的廣告平台:小預算更適合精準定位的數位廣告,例如Google Ads、Facebook廣告,避免大範圍品牌曝光類型的廣告。
預算與目標匹配
依META廣告為例,可以選擇廣告目的就非常多種,而效果取決於你的目的設定,例如:
- 流量:引導受眾至網站或頁面。
- 互動:引導受眾對貼文案讚、留言、分享等。
- 銷售量(購買):專注於提升投放的轉化率。

小預算不是問題,只要搭配明確目標和正確策略,有時還得使用不同的目的做行銷漏斗,依然可以看到不錯的效果。

如果你還是不知道對你的品牌適合多少預算、要如何搭配廣告目的,想要找個人幫你規劃,歡迎私訊我IG:ads_kai,立即預約諮詢,搶先掌握你的專屬廣告策略!
避免虧錢的廣告投放原則
在設定廣告預算時,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忽略了毛利率。如果你的商品毛利不足,投放廣告不僅無法帶來收益,還可能造成虧損。
算清商品毛利率
毛利率是計算廣告成本效益的核心指標。例如,如果商品售價100元,但成本為50元,那麼毛利率為50%。通常建議只有當毛利率高於50%時,才比較適合進行廣告投放,因為毛利不足會讓廣告投入無法回本。除非你本來的目的就是只求先曝光,不求賺錢…
減少虧損的技巧
- 從小額測試開始:先用1成的廣告預算測試,觀察廣告成效,再逐步加大投放。
- 定期檢視成效:分析投放後的數據,確保轉化率能支持整體收益,再增加預算。
快速上手的廣告預算設定流程
最後,我們提供一個快速上手的3步驟流程,幫助你輕鬆設定廣告預算:
第一步:估算營收並設定範圍
根據月營收,抓1~3成作為廣告預算範圍。
第二步:明確廣告目標
確認你的目標是品牌曝光、貼文互動、流量導入還是銷售,甚至搭配行銷漏斗,並依此調整預算的配置比例。
第三步:監控數據與調整策略
定期檢查廣告成效,確保轉化率能覆蓋成本,若你覺得效果不錯,可以增加預算,並適時調整投放策略。
成功案例分享
有個一家小型電商品牌每月營收5萬元,投放5000元廣告費專注於高毛利商品推廣,結果獲得了2倍的營收成長,這就是小預算發揮大效益的成功實例。
結論
廣告預算的設定沒有標準答案,但透過簡單的1~3成營收比例法則,你可以快速掌握大致的預算範圍。同時,針對不同的廣告目標調整策略,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。記住,投放廣告時一定要算清毛利,避免越投越窮。
如果你對廣告投放還有疑問,或者想要深入學習,歡迎上我的1對1廣告投放家教班,來私訊我IG:ads_kai,我會聽你的需求,幫你客製化安排你最適合的課綱與費用,讓我們將你的事業提升!